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貫耳瓶高: 19.3cm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編號1408 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8日,編號2780 宣窑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前后十年,历时虽短暂却成就了艺术美学上一段经典的传奇。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叹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 相对前人的仰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心,宣窑益为所重,尤其雍乾二帝更以独特之美学视野去感知和品鉴宣窑,于摹古方面建树颇丰,曾多次将内府所藏交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如乾隆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梅瓶一件,宣窑青花三果梅瓶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照样烧造。」本品即是这一摹古旨意下的产物,其母本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其造型应源自上古铜器,宋代官窑、哥窑、龙泉窑均有烧造,遂成瓶花样式经典。唇口直颈,丰肩敛腹,颈部附贯耳,浅圈足。通体以青花装饰,青花发色明快,釉面腴润光亮,颈部绘蓝地白花海浪纹组成的装饰带,其颈中部以回纹横贯连通至双耳,肩部饰以蕉叶图案,腹部绘缠枝花卉纹,笔法流畅,局部施以重笔点染,以模仿宣窑“苏泥勃青”之铁斑沉着效果。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全器造型俊秀优美,纹饰层次清晰,纹样布局合理,疏密有致;描绘线条流畅,笔法娴熟,青花发色鲜翠,画工精细,是为乾隆官窑陈设佳器。 |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纹凤尾尊
高:45cm
青花瓷凤尾尊为康熙朝创制之器形,此尊端庄秀丽,撇口直颈,丰肩鼓腹,胫部修长,足端外撇。凤尾尊的青花发色纯正,青翠亮丽,色阶丰富,是康熙时期青花中的标准色调,这种发色有一个独特的名字 - “翠毛蓝”。上下分绘两组人物故事图,上半部分绘“加官进爵”图,下半部分画“竹林七贤”纹。其人物绘画形象硕大,生动豪放。男性的脸型为国字脸。而眼睛也正是康熙早期的的画法,多以线条体现,所谓“有眼无珠”既行内定论。底足修胎叫做“二层台”平切底,顾名思义胎足有两层。其底款是“花押款” 是指落于瓷器底部的非文字的图案标记,这种款式在清早期广为流行。 这件凤尾尊来源也非常清晰,由詹姆士家族于1912年(民国元年)获得,并与1964年后纳入爱德华詹姆士基金会。此基金会收藏广泛,其中中国瓷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件康熙时期青花竹林七贤纹凤尾尊几经辗转,后由“信德斋”获得。 |
清康熙青花山水高士纹长颈对瓶
尺寸:高-19.5cm;宽-10.0cm
这对瓶看上去像是天球瓶,但并非天球瓶。为什么呢,上口微微撇开就证明它不是直口,有可能是撇口瓶,上口类似于赏瓶。釉子是康熙时期特有的紧皮亮釉,第三青花是平等青彩料中国江苏产.第四胎体.底足修胎叫做“二层台”平切底,但是后人有磨。第五画工也是康熙时期带有明末风格的吴派山水画法,上边划片是在小器物上化处了大的景色,表现的情景一目了然比如树木山石云彩还有远山近景,再加上一个高士坐在石岩上在观看景色下边儿有小书童拿着古琴向山上走去,这幅三水的画工不言而喻 ,第六款制大明嘉靖年制,寄托款,写款的笔法就是康熙时期的写款人后来写了很多的这类的款式。 |